天中书画
网站首页 书画鉴定 书画新闻 书画评论 名家风采 展赛信息 书法作品 艺术流派 绘画作品 书画轶事 拍卖信息 书画装裱 收藏常识 招商加盟 名家访谈 网上交流 理论研究 联系我们
天中书画视频欣赏
拍卖信息
展赛信息
联系我们
中国·天中书画艺术研究会
电话: 0396-3793166
0396-3799957 0396-2576865
手机: 13033865388 13783965899
邮编: 463000
地址: 河南省驻马店市交通大道西段天中书画艺术研究会
加盟网站 咨询留言 付款方式
 
浏览正文
 
著名画家李玉泉访谈录:境到深处品自高
     
发布时间:2015.11.07 新闻来源:天中书画
 
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当时光轻轻翻起蘸墨的书页,2014年2月17日这天,东营市利津县博物馆在其发展历程中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伴着对家乡的悠悠思念,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墨韵乡情——李玉泉中国画展”几经筹划,回归故里。
“作为从黄河边上走出的画家,对家乡的感情无比深厚,家乡厚实的生活底蕴,丰富了我的创作灵感,使我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有底气、有收获。把这种收获和家乡分享,向父老乡亲们传播艺术文化的正能量,是我多年的夙愿。”在画展现场,面对热情高涨的父老乡亲,李玉泉动情不已。
那一幅幅形神兼备的人物图,那一张张气韵俱佳的花鸟画,无不雅致诗意地浸透着画家的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诚然,是故土给了他创作的生命;然而,更是他渲染了家乡的美丽。在艺术与生活的流变中,在梦想与信念的追逐下,李玉泉用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亮丽的花鸟和苍茫的山水,完成了对生命的洗礼与寄托。
受教于师 潜心学艺
“从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绘画。” 一开口,李玉泉就流露出了对绘画的钟爱。从小学到中学,从读书到工作,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用手中的秃笔画出一个多彩流动的艺术世界。
回顾起自己的绘画历程,李玉泉总结道,能有现在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得益于老师的栽培和教诲,二是遇到了一些关心爱护自己的领导和朋友。谈起创作之路,心怀感恩的他感慨最多的就是——没有昔日的恩师,哪有今天的玉泉!
他回忆道,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每次考试,当时城关镇庄科小学的美术老师赵笃贞都给他打八十分以上。看似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分数,却一下子激发和坚定了他要画好画的信心。
1972年,李玉泉被推荐到利津县第一中学读书,在县城接触到了县文化馆的美术老师们,如谭国信、张中良、于汝仁,尤其是谭国信老师,他是当时文革前山东艺专的高材生。
提起谭国信老师,李玉泉更是感激不已。他说,谭老师对学生们非常体贴,总是指导自己的素描、速写作品,并亲自示范。每年文化馆组织业余创作的时候,就把各行业的作者召集起来办培训班,讲构图,讲绘画。在此期间,李玉泉也创作了水粉画《志在山乡》和《全党动员,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宣传画。
尽管时间不长,在谭国信老师的指导下,李玉泉于1973年9月顺利地考入了山东艺术学校。他说,能到山艺深造,非常不易。当时全省只有山艺恢复美术教育,每个地市只有一个名额,所以能踏入山艺的校门,要归功于谭老师的悉心教导。
在山艺三年的学习时间里,让来自农村的李玉泉眼界大开,视野更广。在那里,他不仅受到了更专业、更扎实、更系统的绘画学习,还有幸见识到了全国知名大家于希宁、张鹤云、吕品、赵玉琢、李振才、朱铭、张洪祥、史振峰、曹昌武、王企华、段谷风等顶尖大师的风采,并聆听了他们的讲课。
“那个时候,我学过设计,画过水彩、水粉,学过油画、国画。”李玉泉说,当时什么都要学,教学主旨是为各地市艺术馆、文化馆培训文化骨干。
1976年12月,经过了三年艺术锤炼的李玉泉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惠民地区艺术馆从事美术创作,由此拉开了他漫长而绚丽的艺术寻美之路。
从艺术馆到文化局,从普通职工到领导干部,从工作伊始到创作至今,李玉泉没有停滞过艺术创作的步伐,也没有动摇过追求艺术的信念。特别是从1993年到2012年,在这长达19年的领导岗位上,他主持制定了全区文化市场管理规定,参与制定了《滨州市文艺创作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参与组织了全国、全省精品工程和省艺术节剧目的创作、排练、演出活动以及各种书画展览、大型晚会和文化艺术活动,并在全市实施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中,因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
“有时候,繁忙的工作也让自己疲惫不堪,可我并没有放弃艺术创作,而是始终把它抓在手上。”他说,处在领导岗位上所进行的各种工作,反而客观上促进了他对艺术人生的理解。此间,他还写过诗,写过歌词,参与过戏剧剧本的创作与研究。
自2003年兼任滨州画院院长后,李玉泉的艺术生涯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以至于在最近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并先后20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美术作品展。
当好友问及此因时,李玉泉总是笑而不语。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本四十年前的学习笔记中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尚在山艺求学的1974年中,就是那本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李玉泉潜心学艺时的艰辛历程。从泛黄的书页里散发的艺术气息中,从洒脱的笔迹里流淌的淡淡岁月里,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扎实深厚的绘画基础才是日后李玉泉画有所成的法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在他看来,得遇恩师走上艺术创作之路已然是人生幸事;可是,能在艺术领域里有一席之地,还要靠日复一日的绘画功底和终生不渝的艺术信念。
亦古亦今 以线寓意
在李玉泉看来,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是当下每个画家的责任。而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展现人生,也应当成为每个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
在《新黄山》艺术专刊第五十三期的专版上,记者有幸一睹了李玉泉的部分国画作品。《羲之牧鹅》、《竹林雅集》、《清江放排》……这些亦古亦今的人物图,惟妙惟肖地浸透着他朴素真实的感情寄托和创作理念。
“亦古亦今写人生,就是我的创作理念。”李玉泉解释道,艺术源于生活,而它的生命力也在于此。绘画作品首先要融入生活,反映时代,把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主调融入到作品中去,创作出蕴含时代气息的精品。其次,基于当下人们向往恬淡舒适生活的社会实际,也要创作出一些题材休闲、意境淡雅、反映古人高士生活情态的作品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通俗来讲,这就是我在创作上的‘亦古亦今’。”他还特别强调,创作风格不管是“古”是“今”,都要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画法,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力求反映当今时代的呼声和人民群众的面貌。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时代和社会所理解接受。
因此,出现在他笔下的各色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神态传神逼真。无论是劳作的工人还是垂钓的老翁,无论是田间的农民还是恬静的女子,无不体现着他对人民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讴歌。《黄河测沙》反映的是奋战在惊涛巨浪之上的黄河水文站工作人员,作品在展现他们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总书记到油田》、《建设者》、《荒原的早晨》等作品,则刻画了石油工人在生产一线的勤劳景象;《八仙过海》、《竹林七贤》、《羲之爱鹅》等精品,则用诗一般的意境,柔和地震撼和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那种用感悟生活的艰辛来注重表达人物面貌的创作理念,虔诚而真实地表现着李玉泉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扣问。
如果把他“亦古亦今”的创作理念当做其作品的精神内涵,那么他“以线寓意”的创作形式则是其作品的表现手法。
李玉泉提到,人物画的造型比较严谨,画的像不像是较低层次的要求,要画出人物精神实质和内心世界才是最根本的要求。传统中国画最本质的技法是线条,而传统的写意则能很好地塑造出一种优美理想的意境。这种以线为骨、以墨为肉的表现技巧,就成了中国画最鲜明的形式语言。
因此,将线条这一创作的基本技法,以传统写意的精神融入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去开创一个恬静悠然的艺术世界,也成为李玉泉毕生追求的创作境界。
在其作品《总书记与胜利人》中,他就非常注意其中的水墨、技法、线条、构图,创作的人物神形兼备,画面整体动感,将人物的精神气质深刻地镌刻在现实生活与时代气息中;而《三百里捕快入夜来》、《溪山拜师图》等作品,则以书入画,以气运笔,在恣肆挥洒之中使人物神情毕现、个性鲜明。那一幅幅横空出世的作品,洒脱而结构严谨,飘逸而不失力度,看似用笔劲利,实则笔意绵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会战的日子》、《瓜王》先后荣获备战十艺节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和十艺节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今年创作的中国画《黄河测沙》入选全国十二届美展山东美术作品展。而这,或许就是对他创新艺术理念、探索艺术道路最大的认可。
沿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他一直行走在探索与追求之间。诚如他在《用心感悟生活》一文中所言:“人生苦短,对艺术的虔诚,我抱着忠贞不渝的信念,一直攀援,向前走下去。”而令他欣慰的是,在开辟这条承袭传统笔墨、融合当代理念的道路上,他已然创作出了一大批触及灵魂、震撼人心的作品。
修炼人生 回报社会
在李玉泉的艺术生涯中,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游离于纯粹的艺术创作之外。
提起这段漫长的经历,李玉泉说,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干过惠民地区艺术馆美术干部、惠民地区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挂职博兴县蔡寨乡党委副书记、滨州地区艺术馆党支部书记兼馆长、滨州画院院长,还有滨州市美协常务副主席和市文化局副局长。
“之所以在行政岗位上工作那么长时间,主要因为当初在山艺读书时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文化系统青年党员少,就被调到文化局工作。再加上年轻有干劲儿,组织上就会特别考虑。”他笑着解释道,虽然自己不在单纯搞创作,却并没有脱离。手上锻炼的功夫少了,懂得的艺术理论却渐渐多起来,对艺术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特别是他担任滨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后,由于分管工作的关系,经常参加一些关于戏剧创作的讨论。对他而言,这些和绘画艺术创作又是相通的。尤其是戏剧创作要确定中心人物、设计故事情节,这也与美术理念上人物画造型、环境、情节的设置大同小异。同时,通过接触北京和省里的一些学者专家,提升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
“虽然我在绘画技法上的学习机会减少了,却更加注重文化素养和艺术理论学习,不至于完全脱离艺术绘画创作。”在他看来,工作之余和画家们一起学习采风、交流心得,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修炼”。
在这期间,那些别样的“修炼”却有了新的收获。他创作的诗《纤夫》在中国作家报发表;歌词《河岸夜色》、《我多想》,获山东省歌曲创作奖和优秀歌曲创作奖;《黄河滩》则荣获滨州市1998年度精品工程奖;还创作出版了诗集《记忆》……
2009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李玉泉正式迈入了艺术创作的新高峰。凭借着深厚独到的艺术功底,短短几年内,他在绘画成就上就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2009年,中国画《姐妹参军》入选全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中国美术家“翰墨飘香”作品展;2010年,中国画《忠魂永在》荣获第八届中国交通书画大展一等奖;2012年中国画《会战的日子》荣获备战十艺节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溪山清逸图》荣获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精品展一等奖……
特别是在2012年10月,他到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专业人员首届人物画高级研修班进修后,艺术成就实现了更大的突破,题材更加广泛,视角也更加独特,而作品《村头》、《老屋》也成功入选《全国画院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结业展》。
一路走来,在从事艺术创作的过程,李玉泉一直在寻寻觅觅。他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人生修炼的过程。因此,他想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定格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希望把画中的美好沉淀在此生的修炼里。
而他的“修炼”,还远不止此。
6月14日,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李玉泉将其国画作品《丈八佛》无偿捐赠给博兴县博物馆。在捐赠现场,当记者问及无偿赠送的原因时,他意味深长地说道,作为一个画家,就要有奉献社会的情怀,奉献的是自己的作品,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安慰。
而这,这只是他情系公益事业、爱心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
当得知白血病患者无钱医治时,他连同其他画家作画义卖,为其筹集医疗费;当建军节来临之际,他同赵先闻等画家深入警营进行慰问,挥毫泼墨以表真意;还有滨州市消防支队市西中队、滨城区实验小学……那些一个个留有艺术精品的地方,那些一个个感人故事的背后,恰是李玉泉奉献社会的真实写照。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仅要努力创作出健康积极的艺术精品,更要记得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李玉泉说,只有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生命,把责任看做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上一篇:著名画家张志斌访谈录:一脉幽香留天地
下一篇:市天中书画艺术研究会书画家走进确山聋哑学校
Copyright © 2012-2013 TIANZHONGSHUHU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中书画
本站部分文字,图片为网络转载    网站建设:今晟网络